中新網貴陽12月22日電 題:小老外們的“中國夢”
  作者 楊雲
  在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就讀的意大利留學生伊娜(意大利名Alessislppona)說,自己和許多中國朋友一樣,也有一個“中國夢”,就是想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瞭解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上,新舊文化是如何發生碰撞並升華的。
  “高中畢業在考慮將來上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的時候,我想到當今國際貿易往來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從事與國際交流相關的工作應該很有意義,所以決定學習‘跨文化交際’這個專業。中國的經濟每年都有跨越性增長,我想學好中文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伊娜認為今後意大利與中國的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會越來越多,她認為將來熟知兩國文化和語言的人才將更加具有競爭力。
  伊娜已經在貴州學習了幾個月,她近期的目標是攻剋“漢語關”,真正找到打開一個看中國的窗戶。她很興奮的說出了自己的新發現:“加深對中國瞭解的唯一最好方式就是多在中國生活、學習和游玩。”
  “就像一座橋將兩個國家聯繫起來,讓兩個國家的文化能夠更好的溝通融合,兩個國家的人民求同存異、互相欣賞、和諧共生。”伊娜希望自己能成為新時期的馬可·波羅。
  來自墨西哥的羅若彤(墨西哥名PamelaPachecoLopez)與中國結緣是因為在她的家鄉開設了“孔子學院”,自那以後,羅若彤內心那顆嚮往中國的種子就開始生根發芽了。“我的‘中國夢’就這樣被植入內心,來中國是我的夢想,我感覺到中國是一個奇跡般的國度,中國的儒家文化和美食美景最令人神往。”
  羅若彤認為“孔子學院”的設立是他實現“中國夢”最大的助推力,“來到中國之後,我比以前更熱愛這個國家了,悠久的文化,善良的人民,豐富的物產,美麗的景色都讓我感嘆!”羅若彤說,當一切都觸手可及的時候,我覺得“中國夢”是這樣的真切。
  “從小就在各種書籍中讀到過關於中國的種種。”到貴州大學學習的老撾教師王旭(老撾名ChanthasinOunkeo)從小就被中國的魅力深深吸引。從雲南到貴州,王旭一路驚喜。他在中國不斷將看到的東西與他的國家課本上的知識印證,“當記憶與現實重疊的時候我興奮的就像一個孩子。”王旭說,他愛上了中國。
  “即將學成歸國,對貴州很不舍,但自己擔負著把漢語教授給更多老撾學生的使命,用教育的方式傳承中國文化是對自己在中國學習最好的紀念。”王旭說,希望將來能帶領自己的學生來中國,瞭解中國的現代與歷史,讓學生們也生長出一個“美麗的中國夢”。
  “我從小就喜歡語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除了會說母語西班牙語之外,還能夠流暢地講漢語、法語、英語、俄語。”一心想成為外交家的西班牙留學生馬森(西班牙名SergioMartinezCalderon)認為,中國已越來越國際化,在這裡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一起,想想都是一件奇妙的事情。”馬森說,中國給予了他更廣闊的交流平臺,雖然現在求學的是一個中國西南地區的內陸城市,但這裡勃勃的生機已經讓他感受到中國不斷迸發的活力。
  記者從貴州大學瞭解到,僅2014年,就有來自美國、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泰國、老撾、摩爾多瓦、斯裡蘭卡、尼泊爾、韓國、德國、俄羅斯等11個國別的40名“孔子學院”獎學金學生在貴州大學學習。
  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老師介紹稱,該校組織了‘西江千戶苗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體驗、‘黃果樹瀑布’貴州奇特自然風光體驗、中國國酒文化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外國留學生感知中國、體驗中國、瞭解中國。
  據中國國家漢辦相關資料顯示,全球已經建立471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學堂”,遍佈126個國家,累計註冊學員345萬人,有61個國家及歐盟已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漢語學習者已超過1憶。通過“孔子學院”及其他中國文化交流平臺,10年來,在全球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近10萬場,受眾達5000萬人次。120多個國家的14萬師生應邀訪華。有100多個國家超過50萬人次的大中小學生參加“漢語橋”比賽。(完)  (原標題:小老外們的“中國夢”:讓不同文化能夠更好溝通融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17duhn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