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華社廣州10月16日電(記者 吳濤)針對外界擔憂投放食蚊魚會造成生態失衡,廣州市水務局公開回應稱,此次投放的食蚊魚已在廣州生態系統存在幾十年,“不算新的入侵物種”,適量投放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
      10月10日,廣州市水務局對外公開表示,為應對形勢嚴峻的登革熱疫情,該局不僅對供水窨井、下水道、排水檢查井、雨水口、河涌範圍內的綠化帶等清積水、滅蚊,還在一些水體中投放了食蚊魚。
      因為食蚊魚是有名的入侵物種,這一消息引發了社會的擔憂。
      廣州市水務局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入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後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而這次投放於廣州相關水體中的食蚊魚,來源於廣州周邊地區,並非從國外引進。事實上,食蚊魚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河溝、湖泊、水塘中已大量存在,近幾年來有不少龜鱉、熱帶魚養殖者收購野外捕撈的食蚊魚作為飼料魚。
      據廣州市水務局介紹,食蚊魚成年個體體長4釐米-6釐米,卵胎生,主要食物為水生的昆蟲幼蟲,當水溫適宜時,每條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只到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魚滅蚊,能把蚊子幼蟲消滅在水體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孳生。早在2006年,廣州就曾向公園等水體投放過食蚊魚滅蚊。
      廣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易祖盛研究魚類物種多年,曾做過廣州地區魚類物種本底調查。易祖盛說,食蚊魚在廣州本地大量存在已是既有事實,以前的本土物種青鱂魚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現在市區水體中基本見不到青鱂魚,只在廣州市邊遠的從化流溪河上游一些水體中能看到。
      對這次的物種入侵風險事件,易祖盛說:“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但有一點,投放應該註意分區域,在可控的靜態水體中投放。而且還要看投放的數量有多少。”
      而對於具體的食蚊魚投放數量,有媒體稱廣州市水務局投入92萬多元,在173萬多平方米水域內投放了2792萬多尾食蚊魚。但廣州市水務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這一數據並非出自水務局,記者15、16日兩日連續追問過投放數量,該工作人員均稱“仍在統計,尚未有結果”。  (原標題:廣州市水務局回應食蚊魚物種入侵擔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17duhn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