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鄭州市二七區一家雜糧饅頭店免費給環衛工人發饅頭,店主和環衛工人親如一家的溫暖互動曾感動全城。然而最近,“免費領饅頭”的愛心招牌卻被店主摘掉了。“自己掏錢獻愛心還被罵,真寒心。”饅頭店店主劉夢華說。(4月4日《北京晨報》)
  開饅頭店,給環衛工人發“愛心饅頭”,這和有些城市的熱心人士利用自己的粥店給環衛工人提供“愛心早餐粥”是一樣的,都是出於個人對環衛工人群體的艱苦付出的感動,加上自己也有這個實力來提供飯食,於是就做了。但是這個世界不是童話故事,都是美好和圓滿,現實世界,做好事雖然好聽,值得鼓勵,但是要想把好事做好,卻未必就那麼容易。
  鄭州這個雜糧饅頭店店主做好事遇到了尷尬,別人質疑他拿了環衛部門的補貼,而且一些已經不在崗的人來拿饅頭遭拒後還出口罵人,這讓店主很受傷,一氣之下,不提供免費饅頭給環衛工人了。其實這件事情原本就不是一件能夠長久得到執行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個雜糧店老闆,一是個人的實力有限,做好事需要的成本說小也小,說大也大,關鍵是得量力而行。一個雜糧店的生意,就是再紅火,也不會賺什麼大錢,長期給這麼多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饅頭吃,對一個政府部門的食堂來說,真沒什麼壓力,但是擱到一個個體戶身上,這絕對也有點“壓力山大”,何況還要遭受那麼多的質疑甚至是謾罵,那就更有點沒必要了。
  其實個人想給某個辛勞的社會群體做點貢獻,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捐款給他們的單位,監督其用在給環衛工人發勞保用品上;可以把饅頭直接送到他們的單位,讓單位給代發;也可以讓環衛工人憑工資條、證件來領都可以,總之,不能無原則的誰來給誰,那樣就有點太“愛心泛濫”了。
  有些網友對這個事評價說“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言外之意,做好事適可而止,別太過了。這話有道理,但又感覺沒道理,偉人不是說過嘛,做一件好事不難,一輩子做好事難,我們不能因為做了一件好事被幾個人誤解甚至謾罵就不做了,這也就顯得自己未免格局小了點,所以好事還得繼續做,只不過是這種做好事的方式不適合當前的需求,那就換個方式即可,比如捐款給失學兒童也是做好事,資助環衛工人的困難家庭,也是做好事,做好事的途徑有很多,不能因為被人誤解就不做了。
  另外,作為環衛部門,是否也該在環衛工人的勞保福利方面上上心呢,不要老是讓社會個體人員因為看不下去他們的勞動環境艱苦而伸出援手,環衛本來就是艱苦工作,給他們提供一點早餐,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所以改變環衛工人的工作條件,還是得靠環衛部門本身,不能寄希望個人做善事支持。
  饅頭不送了,愛心不能也不送,只不過換個方式方法就好,因為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就是你我的愛心。(董斐)  (原標題:獻愛心給環衛工人可以有更多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17duhn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